野外地質工作中,遇緊急事故而丟失定向的羅盤、工具和地圖等,甚至迷失方向的情況,時有發生。此時,根據野外方向判斷經驗和技巧,即可判定迷失者所處的位置與方向,以便確定下一步行進的方向!那么,野外辨別方向有哪些方法呢?
一、太陽標志
太陽是最可靠的辨向標志。在晴天,人們根據日出、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東方和西方,就可以大致判斷方向。
我們知道:太陽是由東向西移,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。如早上6時,太陽從東方升起,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;到中午12時,太陽位于正南,影子便指向北方;到下午6時,太陽到正西,影子則指向東方。因此,可用太陽和物體的陰影概略地測定方向。
1、手表測向--“時數折半對太陽,12指的是北方”
地球24小時自轉360度,一小時轉15度,而手表的時針總比太陽轉得快一倍,依此原理,可用手表和太陽概略測定方位。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,影子指向西方,這時,將手表上的時針指向太陽,表盤上的“12”字便指向西方,如果表盤轉動90度,即將6時折半,使表盤上的“3”字對向太陽,"12”字便指向北方;中午12時,太陽位于南方,將12折半,使表盤上的“6”字對向太陽,則“12”字仍指北方一般在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可以很快地辨別出方向,用時間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對向太陽,12時刻度就是北方,如下午14:40的時間,其一半為7:20,把時針對向太陽,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,或者是把表平置,時針指向太陽,時針與12時刻度平分線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;或者平置手表,將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轉動手表,使小棍的影子與時針重合,時針與12時刻度之間的平分線即是北方。
這是北半球的情況,若在南半球,情形恰恰相反。則將12點處對準太陽所在的方向,時針與12點的中央即指向北方。
注意:(1)判定方向時,手表應平置;(2)在南、北緯20°30′之間地區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;(3)要考慮地方時差,應將北京時間換算成地方時間。以東經120度線為準,經度每向東15度,將北京時間加一小時,每向西15度,則將北京時間減一小時,即為地方時。如烏魯木齊的地理坐標是東經87度40分,則(120°-87°)÷15°=2小時9分鐘,將北京時間減去2小時9分鐘,就是烏魯木齊的當地時間。(4)夏天在我國臺灣的嘉義、廣東汕頭東北的南澳島、廣西的梧州市、云南的個舊市的北回歸線(北緯23度27分)以南地區不能使用。
2、日影標志
常言道:“立竿見影”,用一根標桿(直桿),使其與地面垂直,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;約10分鐘,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,將A、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,這條直線的指向是東西方向,與AB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,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,相反方向是北方。依此法測定方向,插桿越高、越細、越垂直于地面、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,測出的方向就越準。特別是中午12時前后。如11時半和12時半這兩個時間的影子長度幾乎相等,頂點的連線剛好指向東西方向,連線的垂直線也能較準確地指出南北方向。
在一張50×1250px的繪圖紙上繪制一系列同心圓,同心圓的半徑以25px遞增,釘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,將一根12-375px長的細鋼針或針狀物垂直插在圓心上。當太陽位置變化時,影子的端點總會與同心圓相交,標繪出這些點,然后把同一個圓上的兩點直線相連,把這些直線的中點與圓心相連,這條連線就是南北方向線,圓弧頂的方向為北方。